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易地搬迁打通丹凤追赶超越“高速路”

    信息发布者:yangdong
    2016-11-26 12:17:29    来源:陕西传媒网   转载

    金秋的秦岭深处,处处绿树红叶、果香四溢,远远望去,一栋栋色调一致、整齐划一、充满生机的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俨然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绝美山水画……

    金秋十月,走进美丽的丹凤县,无论是在竹林关镇江北移民小区,还是在商镇老君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样一幅场景:从大山深处搬迁到这里的群众安居乐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移民搬迁群众通过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劳务输出等方式实现了脱贫致富。

    近年来,丹凤县立足县情实际,把实施易地移民搬迁作为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的“先手棋”,精心部署策划,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加强建设质量和移民资金监管,让移民搬迁真正成为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桥梁”和“纽带”。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丹凤县实施移民搬迁安置11700户40169人,大多数搬迁群众已经提前实现了搬迁脱贫的目标和愿望。

    移民小区环境好 群众致富愿望更强了

    10月6日,当我们走进丹凤县竹林关镇江北移民小区,就听见搬迁群众嘻嘻哈哈的笑声。循声找去,原来有100多人正聚集在移民搬迁户刘祖俊的核桃生产加工点,忙活着剥核桃。

    竹林关镇党委书记张利华高兴地说:“中央电视台正在我们镇上拍摄移民搬迁,一会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直播呢!”

    产业户刘祖俊告诉我们:“以前,我家住在离这儿十几公里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坑坑洼洼,一年下来,全家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好了,这里的道路很宽敞,人口聚集,商贸活跃,我们一家4口搬了出来,每人年收入至少在1万元以上,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针对贫困山区群众立地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的现状,丹凤县总结以前移民搬迁工作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山深处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太差,道路不便,致富难度大,一旦遇到暴风雨或其他自然灾害,生命财产难以保障,因此必须把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群众作为搬迁重点。其次,山区群众收入过低,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产业规模,农民增收渠道不畅,因此必须让移民搬迁的群众实现产业致富。再次,基础设施、配套政策跟不上,移民搬迁没有从根本上挖穷根,环境没变化,生活没起色,导致不少搬迁户出现了“回流”现象。

    面对现实,丹凤县不等不靠,提出了“靠近工业园区、靠近小城镇、靠近县城、统规统建集中安置为主、以城镇安置为主、以楼房安置为主、避灾安置优先”的“三靠近三为主一优先”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思路。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要求,编制了十年规划,提出2011年至2020年十年投资48.7亿元,规划搬迁23625户85577人。五年时间里,丹凤县已经实施移民搬迁安置11700户40169人。由于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好了,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一大部分群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五指抱拳”斗“穷魔” 群众致富步伐加快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县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丹凤县进一步理清移民搬迁思路,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县上将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植入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瞄准陕南移民搬迁为着力点,使各项重点工作步调相“合拍”,形成“五指抱拳”搏击“穷魔”之势,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异曲同工”。积极拓展发展理念,引进了“产城融合”的新概念,形成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与精准扶贫同步推进的新“五位一体”思路。县上凸现龙驹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镇统筹城乡示范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等“四大重点区域”的辐射效应,让移民集中安置点往四大区域“粘”,发挥园区带动作用,解决移民的再就业问题。目前,像华茂牧业、民乐蔬菜、山凹凹生态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恒大产业、尧柏水泥、东河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及棣花文化旅游示范园,一下子作用得到显现,为移民户创造就业岗位超过了1万余个。在陕南移民安置过程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等“一揽子”快速融入计划,实行水电路视讯一次配套到位,绿化美化靓化同步推进,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等一同规范化到位,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使全县的竹林关江北安置点、商镇老君移民点,一幢幢漂亮的楼群拔地而起,古老沉寂的乡村披上了城镇化的面纱。

    同时,丹凤县围绕“能致富”目标,多渠道搭建增收致富发展平台,采取“移民搬迁+城镇建设+产业集中区+人口聚集+消费市场培育”和“企业+基地+搬迁户”的模式,有组织劳务输出21000余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就业1400余人,实现人均收入7000多元,使移民搬迁走上了“避险、安居、脱贫”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除险根、挖穷根、奔小康”的综合效应。

    精心打造产业园区 群众致富有了“活水源”

    为了让移民搬迁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该县创新思路,通过循环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新型社区等“四区同建”的方式,促进万余名移民户实现就业和创业,从而步入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移民户刘祖俊从石槽沟阳河村搬迁到竹林关镇后,现在做起了核桃加工生意,每年收入比原来收入翻了几番。像移民户刘祖俊一样,一大批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土气十足的村落也开始“改头换面”成为新型社区。目前,该县的龙驹、商镇、棣花、竹林关等“四大区域”和一些重点城镇,一幢幢漂亮的移民新楼拔地而起,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相依相托,相得益彰。

    位于丹凤县境内沪陕高速出口一带的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就是典型的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田”。该工业园区入驻鑫圣源保温材料、恒大产业园、华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9家企业,聚合周边人口2万余人。与之相毗邻的商镇老君村陕南移民示范点规划安置5000户2.1万人,已建成安置楼48栋安置移民户1893户7572人。通过工业园区项目的实施,这些移民户可以就近到园区的企业实现就业,不但解决了移民户的经济收入,而且也使安置点成了园区企业职工的“宿舍”,仅此一处,移民点便可增加城镇化率4个百分点。

    丹凤县还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现代商贸、农家乐、旅游休闲产业,让更多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在竹林关镇,按照“分类帮扶、产业到位”的要求,在移民搬迁每栋安置楼一层配建19.2至31.8平方米不等的16种商业门面房供搬迁群众选择,发展个体经营。依托桃花谷景区、洲河北林业示范园区及美丽乡村建设,引导移民发展商贸旅游三产。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组建产业协会,把丹水社区富余女劳力组织起来,组建了丹水社区十字绣协会,正式会员120人,每个会员年增收800元;谋划筹建劳动密集型的江北产业园区,与凯农魔芋精粉有限公司协商,筹建魔芋精粉深加工厂,可安置就业300余人。同时,积极培育社区消费市场,投资360万元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可提供蔬菜摊位30个,带动更多移民户就业。目前,在竹林关移民安置点附近发展商铺341户,农家乐及餐饮酒店39家,住宿宾馆10个,提升了对外接待水平。发挥凯农魔芋精粉加工公司和江北产业园区的带动作用,采取组建专业合作社、公司化运营等模式,筹建10户民俗手工特色农家大院、30户以上特色小吃一条街商铺;通过发展电商经营点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营销,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互促的“双赢”局面。

    实施精细化管理 让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

    丹凤县在实施移民搬迁过程中,从抓管理、强服务入手,以社区为核心,以打造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实现搬迁农户从农民变社区居民的无缝对接,真正让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

    竹林关镇江北移民安置点是省政府确定的省级陕南移民搬迁示范点,也是丹凤县确定的“四大重点区域”建设之一,规划占地面积619亩,规划安置5000户。2011年启动建设以来,目前安置移民2358户近1万人。丹水社区是为移民安置小区专门成立的异地新建型城市居民社区,按照新型城市社区的硬件要求,建设好“一部三室三站一场所”及相关配备设施。投资360余万元,建成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三层社区办公楼。办公楼内建设标准化支部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最低保障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指导站,各项制度上墙,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实行周一至周日全天挂牌上岗;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社区室外健身活动场所,安装了标准化健身器材,为居民早晚健身、跳舞提供了条件;组建文艺演出团队,配备乐器、锣鼓等文化器材设备,并为舞蹈队每人配备了一套演出服装。

    规范了日常工作制度,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亲情连线室、老年协会活动室、职工文化活动室、文化娱乐室、警务室、日间照料室、卫生心理咨询室、档案资料室、红白理事会、多功能会议活动室的相关制度和资料,配备了电脑、办公桌椅等办公设施,建立了居务公开、社区联席会议制度、警务等各项规章制度,为科学规范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利用已有的日间照料、便民服务中心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阅览室、亲情联线室、劳务站、工会等为搬迁居民提供全方位立体服务平台,精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午餐供应、个别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日间服务。

    与此同时,丹凤县从优秀移民户和大学生村官中选聘具有丰富农村经验的人从事社区管理,居民小组长、楼长,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实现社区管理效益最大化,社区支部和居委会干部,实行全日轮流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坐班,节假日轮流值班,方便居民群众办事。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配备社区“三员合一”专兼职干部,负责治安、信访、纠纷调处、视频监控等相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在居民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评选活动,每季度评选出“爱岗敬业、邻里相帮、孝老敬亲”好人悬挂于“四德榜”宣传栏,让居民观看学习,还制作了“新二十四孝”、“公民道德歌”、“公民四德建设”等喷绘,在社区醒目位置建成“四德文化墙”,让居民在讲公德、讲文明礼貌、讲敬业奉献、讲个人品德的氛围中潜移默化改变自我,逐渐提升整体素质。

    移民搬迁的蓝图已绘就,精准脱贫的号角已奏响。如今,丹凤县正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为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丹凤,正在用心填写易地搬迁脱贫的答卷!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